毫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     2019年2月19日    责任编辑:点滴     阅读:3617次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我的小侄子今年才六岁,可已然拥有了不菲的“资产”,计几大箱玩具,一柜子衣服,一书架的儿童画书,几百张动画片影碟,除此之外,每到周末,他必到儿童游乐园玩空中缆车,必到肯德基吃汉堡,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他也必买无疑。而一般情况下,只要他提出要求,家里的老人,甚至是包括他的爸爸妈妈都会尽可能的满足他。再看看周围有孩子的家庭,像这种毫无节制地满足孩子要求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一种情况。

  现在隔代抚养现象很普遍,对于老人来说,含饴弄孙是晚年幸福生活重要的一部分,疼爱孙辈的心,对他们来说是怎么做都不为过的,更何况,在他们年轻时,或因物质条件欠缺,或因经济条件所限,或因工作繁忙无暇全身心照顾孩子等诸多原因,导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留下了这样那样诸多无法挽回的缺憾。所以,许多老人在对待孙辈的时候,就会想,当年孩子的父母没有享受到的,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多加弥补,因此,对孩子溺爱娇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在他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孩子的父母大多忙于自己的事业,平时无法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于是就尽量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以这种方式来对孩子稍作补偿,减轻因自己对孩子缺乏照顾而对孩子造成的愧疚心理。也有的是因为小时候生活贫困自身吃了很多苦,因而在自己有了孩子后,就想方设法最大限度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如果慷慨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欢乐,当然好,毕竟作为父母童年时生活条件和现在相比,有着天壤之别,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每个人拥有的东西都很少,甚至很多时候根本就无法满足对物质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是否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就能让孩子获得幸福的感觉呢?

  经过观察可以发现,虽然许多孩子的要求在第一时间就得到满足,但一件新东西令他们开心得时间却并不长,反而想要更多新东西的烦恼倒是越来越多。而大人们也发现,买孩子想要的玩具,给孩子吃爱吃的食物,在看电视的时间上一再退让,随之而来的却是,孩子的坏习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重,譬如:看起动画片来毫无节制,说话不算数、挑食、发脾气,求知欲下降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

  为什么出现这种付出和得到南辕北辙的情况,那是因为太轻易就能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就使孩子养成了一种特殊心理和行为方式,那就是任何想要的,就必须得到满足,如果得不到,就要发泄不满,发泄后要求得到了满足,那么,下一次孩子会依然故我采用同样的方式,如此下去,慢慢就使孩子养成了骄纵的坏毛病。虽然拥有很多同伴没有的东西,会让孩子始终感到优越,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旦要求达不到,心灵便会很容易受到伤害。

  同时,这种毫无节制满足孩子要求的行为本身,也间接剥夺了孩子的满足感,因为真正的满足是经过长久的渴望、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后,那种终于获得的成就感。

  从教育的策略观点看,无节制满足孩子要求,将会压仰孩子的自然发展,导致儿童缺乏克制心理和控制欲望的能力,使孩子从小就具有的适应性和独立性,逐步衰退并变成麻木不仁的依赖性和蛮不讲理的骄纵性,会严重防碍儿童正常才智的发挥,削弱儿童自身发展过程中必要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而成为正常教育的阻碍,这是典型的“爱之反害之”。

  由此可见,成人毫无节制对孩子要求的满足,不光让拥有不再变得珍贵,而且还容易让孩子因骄纵而使性格出现缺陷。

  对此,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非常痛心地指出:“人们常说,因我是母亲,我是父亲,所以,一切都应‘让给’孩子,为孩子牺牲一切,甚至包括自己的幸福。这实际上是父母送给子女的最可怕的‘礼物’。这种可怕的‘礼物’可用来打个比方: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们毫无节制的享受你们提供的幸福,不用多久,他们将会是世界上最坏的父母,最坏的教育者。”

  教育专家建议: 满足孩子正当的需要,抑制不合理的要求。对于孩子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大人们要善于倾听,如果是正当的需要,就给予适当的满足,反之,就应当和蔼地拒绝,坚决抑制,千万不要因孩子的无理哭闹而迁就顺从。

  作者小介


  雨中小菊,原名马莉,70后,公务员,闲暇时光,喜欢不求甚解读点闲书,自娱自乐写点闲文,自诩标准吃货,热爱驴行摄影,以及一切美丽的人与物。

  陆续在《扬子晚报》、《北京青年报》、《广州日报》、《河北青年报》、《解放日报》、《法制晚报》、《常州晚报》、《徐州日报》《都市晨报》《城市生活周刊》、《莫愁》、《演讲与口才》《意林》等报纸杂志发表作品,其中博客文章800余篇发表在五十多家报刊媒体,发表文字近60万字,出版三本著作。

120 +1
推荐原创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