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点头和鼓掌——关于起立的思考

来源:李虎​     2018年1月17日     责任编辑:蒹葭     阅读:10792次

  开学书法第一课,铃声未响,我提前来到初二3班教室门口站定。教室乱哄哄,对我的到来没有明显的变化。铃响了,班长喊一声:“别吵了,老师来了!”教室一下子肃静,但仅仅两秒钟,又开始了未完的喧闹。

  我走进教室,面带微笑,讲台上立定,环视大家一遍,轻喊了一声:“上课!”班长接喊“起立!”我听到一阵杂乱的声音,有语声,有笑声,有凳子移动的唧唧声,有凳子倒地的砰砰声,有用手敲桌子的咚咚声,有书本在人头上飞过的哗哗声,有弯腰不看老师在做其他作业的,有后排坐着不站偷瞅着老师脸色的,有摇着脑袋哼着小曲儿的,有眼望窗外心在操场的……

  我决心要整一整这个起立!

  我先是默默的微笑着扫视大家,在问题最大的学生身上多盯了几秒钟,看到他不好意思的笑容,我再换下一个目标……想在各组找一组没有“犯规的”,没找到!终于安静一些了,学生们发现了气氛不对劲!虽然我还微笑着,还是有人没把我的微笑当回事。已经有人有点不耐烦了,立正姿势有些松弛。

  “第三组站得最好,最先安静,请先坐下!”我终于找到了一组“榜样”!这下全班是真安静了!大部分腰杆挺直!还是有人不屑,那应该是个后进生,我想。

  “同学们,礼节是相互的,礼节的背后是尊敬!你们站起来问候老师,老师要还给你们一个鞠躬!礼尚往来嘛!下面请尊敬我的同学坐下并接受我的鞠躬!”说着,我的腰弯了一个九十度。全体同学安静的坐下,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关注度提高了,刚才的不屑也不见了,多了一些崇敬与祥和的气氛!

  我趁热打铁:“同学们!我喜欢这样的同学,听课能做到以下五个要求,微笑鼓掌和点头,善做笔记勤举手!”大家一下子笑了,刚才的紧张又放松了,马上有人带头鼓起掌来!我也跟着大家一起微笑,鼓掌!

  “现在略解释一下。微笑,让我看到你的专注,也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标准的微笑露出的牙齿不超过四颗!”马上有同学咧嘴笑,呵呵呵的故意发声。我说:“干笑数声没有礼貌!会心一笑也不是傻笑!”这时有同学“哈哈哈”地笑出了声,笑出了真性情!把更多人逗笑了!我也咧嘴,稍停,做个止住的手势。同学们笑声收得很快。

  “鼓掌,作用更多,手上穴位多,多鼓掌多按摩,身体好了不用说,还能传递激情和快乐!开小差的回了神,听课变得更专心!”同学们掌声一下子又爆发起来了。

  “呵呵,像这样,以后老师讲到精彩处,你们报以掌声,老师会讲得更好!这信佛的叫回向福报,科学说法是良性循环!希望其他课也是这样哦!”又一阵掌声!

  “最好是老师进门就有掌声,大家都在爱的气氛里上课、生活,岂不幸福哉?”又一阵掌声。

  “点头嘛,是告诉老师,嗯,我听懂了,您不用重复啰嗦了!节省时间!”同学们又笑,“你不点头,没表情,没表示,老师以为你没听懂,肯定要重复啰嗦啦!”

  “善做笔记,大家懂的,不多说了。勤举手,是叫你积极发言,你别理解为叫你投降就行啦!”笑声掌声又来了!

  “好了,言归正传!不,刚才也是正传,好像是班主任的正传,我是不是抢班主任的饭碗了?”

  同学们有的笑答:“没有!没有!”

  有的说:“班主任不给我们讲这些!”

  “也有类似的!”

  下面要开始争论了,我意识到说多了,赶紧提高声音收场:“下面我们学习书法,请翻开课本第1页……”

  初二3班同学很懂事!在以后的每节课,进课堂都能听到热烈的掌声!有同学甚至课间遇到我,还微笑着念叨“微笑鼓掌和点头!”,我没想到,开场白只一小段,却温暖了我一学期……

  反思:教学十几年,我常常对上课起立这件小事耿耿于怀,许多学生坐没坐样,站没站样,起立问候,徒有其表,礼节不够庄重,是心存不敬的表现。进入初中,学生两级分化变得明显,后进生的虚荣心侥幸心得到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到了初二年级,躁动不安,学习注意力更加分散,交友冷漠化或爱冲动,喜吹牛、出风头,内心自卑却禁不住表扬等等,造成正面教育的很大障碍。批评和一般的谈心都好像解决不了问题。最近看《中庸》一书,读到“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忽有所悟,此段意思是由秉性真诚而明悟了天理,这叫作天性;由明白天理而内心真诚,这叫作教化。真诚就会明白天理,明白天理就会真诚。 真诚是社会与生的大道是无法分离的。真诚既是天道运行的法则,又是人道运行的法则。凡是以真诚相待,也许暂时会让人误会,然而最终还是会得到理解。

  我想我站在高高的讲台上,对后进生来说,任何责备的眼神或脸色可能都会让他觉得不是真诚的,从而产生不适,产生反抗。我若先放下架子,以微笑相待,以深度鞠躬回礼,应该会好些吧,在此基础上的讲道理应该可行吧。果然,我在几个班的试验都比较成功,初二3班和10班的同学表现尤其让我感动,上课的掌声和微笑最多。只要心中有真爱,对学生就无分别心。弟子规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难道只是要求弟子对师长这样吗?难道师长不应该先要做这个榜样吗?师长们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太多了。

  最近又读到弘一大师的故事,更加震撼。弘一大师教学生音乐课,每次上课铃响之前,早早坐在教室里,黑板上已有了一些本节课的板书。后来的学生一进门槛,看到弘一大师温而厉的神态,立刻安静。有时也遇到调皮学生,比如在地板上吐口痰,大师视而不见,等下课了同学们都出去差不多了,大师轻轻喊住他,一声轻诫一鞠躬,学生受宠若惊,一阵脸红。弘一大师学识渊博,教学专业,更是敬业,学生敬之如神,学业无不优秀。

  《论语.为政》有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意思是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能始终和颜悦色比较难。”我想,这个和颜悦色不仅尽孝时需要,亲子需要,各行各业都需要,是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它作为修身的重要目标啊!


  文字:李虎

扫一扫分享本页

653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