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高效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本学期,徐州市求是小学数学学科积极组织开展教研课活动,旨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首先,史萍老师执教《分数乘法整理与复习》。她以充满逻辑的思维导图形式进行复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看”的过程中沉淀思考,在“想”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网络,巧妙无痕且全面细致地整理复习了本单元的知识点。
第二堂课由赵姣姣老师执教《钉子板上的多边形》。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分别画出多边形内有1枚、2枚、3枚、4枚钉子的图形,观察并交流各自的发现,学生在赵老师的指导下和动手操作中最后总结得出结论。《钉子板上的多边形》认识过程中,同学们仔细观察、大胆猜想、主动探究、反复验证,最终探索出了多边形面积与多边形上钉子数之间的规律。这样得出的规律是有生命力的,它是孩子们真正一步步通过猜想、验证、总结、再论证而得到的,它能在孩子心里扎根发芽。同时这样的探索学习方法也为学生培养规则学习的核心素养添砖加瓦。
然后,王琪主任执教《用字母表示数》,给大家呈现了突破传统的比赛课模式,崔明琳校长和求是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莅临指导。王老师由青蛙游戏引入新课,通过巧妙的游戏,吸引学生兴趣。利用小棒摆三角形等活动巧妙地学习了字母表示不确定数,字母式表示数量关系,字母在特定条件下是有范围的等重难点知识,重视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学生全方位参与中,充分体验和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这样认真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巧妙整合课程资源,彰显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即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
最后一堂课由王森校长执教《“圆”来如此》。王老师打破常规,参考北师大版教材大胆尝试,让学生思考“套圈游戏中如何站位公平?”引出圆;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旋转得到圆,在汇报交流各种画法的过程中找出共性,从而得出画圆三要素:固定点,固定长度,旋转一周;王老师还通过错例反馈让学生互相提醒圆规画圆的注意事项。接着引导学生画中窥圆,通过尝试用圆规画圆去进一步认识圆(圆心、半径、直径)在画圆中建构圆的概念;对于半径和直径的定义,王老师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互学探究,学生利用圆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操作,让学生在老师给出的多条半径中去发现其定义的内涵,迁移运用定义半径的方法学生很快就准确地说出了什么是直径,还自主发现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除此,王老师还注重渗透数学文化,结合课前的套圈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所说的“一中同长”,进一步加深对圆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后面,学生利用圆规画圆,在交流作品中发现圆的大小、位置分别由什么决定,从而突出圆心、半径的作用。临近尾声,王老师将知识回归到生活,从生活中抽象出各种大小不同的圆,让学生体会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了概念的外延。
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知无不言,各抒己见。评课议课环节,老师们畅所欲言。授课老师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教师们围绕教学,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了彼此的经验,共享了成功的喜悦。学校业务校长王森、教导主任王琪及数学老师们分别对数学组教研活动交流了自己独特的认识与见解,既有对授课教师教学特点及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充分肯定,也有对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与教学细节提出的更完善改进措施和可行性教学建议。水相荡乃生涟漪,石相击而发灵光,思想的火花在激烈碰撞。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相信求是小学教师团队定能“勤研以善教,汇智而致远”,踏实而坚定的前行在教学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