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的成长,如同攀登,敢出发,能吃苦,才能让成长的路上渐次开花,最终领略到高处的风景。六年前,初次走进实小的操场,红色的跑道,醒目的文化墙,文化墙上的三门球吸引了我:三门球是什么球?怎么打?带着这些疑问,我迎来了新的教育生活。
三门球在学校体育中悄然兴起,因为它兼具更强的健身性、浓郁的文化性和鲜明的育人性——不规则的球体能更好的提高体能;粽形的外观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方对抗的特性使学生享受竞争与合作共赢的智慧。
原点的彷徨
为了传承三门球文化,全力推进“一校一品”校园特色。让学生与三门球先熟悉起来,是首要任务。在学校的统一策划下,确定了三门球特色进校园的方案:编特色操、组建训练队、抓校本教研、开发游戏资源等......
刚入职的我,看着这遥不可及的项目,头脑满是浆糊,心中也开始自我否定——我能做什么?我不行!当我第一次拿起话筒,面对着两千多名孩子时,声音和手都在颤抖,我依稀听到学生的唏嘘声,听到老师们谈论着:她不如小秦。我沮丧地走下主席台,心中是对未来的未知。
出发的动力(走出艰难的第一步,需要莫大的动力)
1.学校搭平台——学校一直重视新教师的培养,定期组织校内外的培训,让我不用在原点彷徨,尤其是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我很荣幸地拥有了一位好师傅,就是老师们口中的“小秦老师”。
2.名师的引领——秦老师是一位兢兢业业、能力突出、立己达人的师傅,她的坚持、坚韧一直深深的影响着我,在她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教学的方法,做人做事的态度,还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有名师的引领,我有了努力的方向。
3.阅读的助力——所有美好的事都不会自然发生,除了努力和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增长知识,开阔眼见,提升内驱力,让我慢慢有了信心。
4.益友的陪伴——人生如行,独行者步疾,结伴者行远。庆幸在这里,我不仅有良师引领,还有益友相伴。在我还不能很好地胜任各种角色时,董老师出现了,温暖、踏实、有爱心,她与我并肩作战,鼓励着、肯定着,陪伴着我一路成长。
沿途的脚印
成长是一段特殊的旅途,鲜花在左,荆棘在右,走在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我们,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创编特色操——编操是一个大工程,查资料,找音乐、数节拍,学动作,记在纸上,输到电脑里。开始的时候,总是被推翻,涂涂改改,反反复复,结果都不太满意。从耿星海老师的培训中我学到了:动作选择、队伍变换、高低渐次、多人组合、包括音乐、服装都是重要的元素。我们受益良多,每天上午集中编操,体育课上教操,放学后反馈、修改,周而复始,精益求精。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三门球操《英姿勃发》终于完成。
秉持着常做常新的态度,我们对特色操进行了多次的改编和创新,增加了柔韧、支撑、倒立等素质练习,将仰卧起坐与传接球合二为一,跑动传接球与游戏相融合,全面锻炼了身体,丰富了课间,形成了鲜明特色,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训练与竞赛——三门球三方互为攻防,比赛方法、规则与众不同,最初,我不懂规则,学生兴致不高,有孩子向我抱怨:不打比赛的训练,真没意思!怎么办呢?思来想去,去阅览室吧,在那里意外发现了两本书,我如获至宝,边读,边记,思考着怎么用在训练中!暑假时,我积极参加三门球裁判员培训,饶人的规则,密密麻麻的笔记,无数次的瞌睡,阻挡不了我学习的脚步,经过努力,终于通过了考试。
第一次带学生备战全国比赛,我学以致用,练体能、练对抗、练传切配合。但困难远比想的多,夏天雨多,室外训练、室内学习、清扫场地,风雨无阻。孩子们的衣服整天都是湿的,膝盖破了、肿了,白衣服黑了,黑衣服白了,庆幸的是我们的坚持和热爱让这艰苦的过程,结出了甜蜜的果实,在比赛中,我们用奔跑、传球、射门证明了自己,捧回了一等奖的奖杯。看着孩子们黑黑的脸上挂着的笑容,那一刻,觉得幸福~如此简单。
开发游戏资源与全员运动会——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举行了很多三门球主题活动,为了整合这些资源,我们决定开发三门球游戏资源。游戏资源的开发,为打造多元融合的三门球全员运动会提供了蓝本,保证了更多人参与,入场式、啦啦队、志愿者、宣传员等多种角色,让他们在不同体验中实现自我价值,成为运动会的主角。
前期的编排工作非常繁琐,其准确性关系到检录、裁判、统计组工作的精准无误。项目的选择、音乐的使用、器材的准备、人员的安排也要考虑周全;入场、解说、节目、颁奖等等,都不能有闪失。经常要加班反复琢磨,很晚了还在催着老师们要信息。许多的小事,让我一边经历,一边成长。
校本教研——作为教师,主阵地在课堂。研读教材、设计教法是基础。体育组的教研氛围非常浓厚。跟着秦银桂老师做十三五规划课题,研究三门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刚开始无从下手,是秦老师一点一点地指导,让我捋清思路。先制定三个水平段目标,然后确定学期目标、单元计划等。
在三门球的陪伴中,我完成了小学阶段近100篇三门球教学设计,与同伴们共同完成了三门球校本教材的编写。得益于扎实的教研活动,我有机会参加省、市、区级优质课竞赛,成长更进一步。
向“峰”而行
低头走路的人只看到大地的厚重,却忽略了天空的高远,抬头走路的人只看到高空的广阔,却忽略了脚下的艰辛。艰辛的路最难走,却能带人走向新的海拔。 江苏省三门球特色学校、全国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各类现场会、竞赛获奖等荣誉的获得,见证了三门球特色课程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我成长的见证。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愿我们都会从“新”出发,拔节生长,向“峰”而行,顶峰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