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是启迪心智、润泽心灵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是我市新时代教师队伍的优秀代表……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市,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徐州日报》开设“我与教育强国共成长——致敬‘最美教师’”专栏,讲述十几位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平秀丽:坚守初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平秀丽是贾汪区潘安湖街道西大吴小学的一名普通老师。扎根乡村教育以来,她始终坚守初心,时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将立德树人作为毕生的追求。如今,她在三尺讲台上站了整整27个春秋,酸甜苦辣中,她始终坚信——“在广阔无垠的教育星河里,我虽算不上最亮的一颗,但我愿以萤火之光,终生为孩子们闪烁!”
1997年,平秀丽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那时起,她就暗下决心,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要做到最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西大吴小学是一所农村学校,近三分之一的家长为了生活而外出打工,孩子则是由爷爷奶奶养育,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教育需要爱心与方法,孩子在渴望被关爱的同时,更需要家长系统、科学地指导。
在日常的教学中,平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更是一心想着留守儿童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家长应如何教育孩子,如何辅导孩子,如何让孩子健康成长等,许多家长表现出迷惘,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老人。工作之余,平秀丽便骑着自行车,到各村轮番给爷爷奶奶们传授教育方法、技巧。
一次她在西大吴村讲课时,去了很多爷爷奶奶。有位爷爷拉着她的手说:“平老师,你讲得真好!这对家长来说太重要了,我以后要照你说的做。”听到这位爷爷的话后,她开心地笑了。
班里有个小朋友经常不做作业,个人卫生也搞得不好。平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到,孩子父母离异,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年纪大又不识字,也确实没有精力和能力来辅导他,总是对他放纵溺爱。面对孩子的问题,爷爷奶奶既着急又无计可施。从这以后,平老师主动担负起辅导孩子作业的任务。每天放学后,她都看着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辅导;每天送孩子回家的路上,给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引导他养成良好习惯。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她用爱点燃了留守儿童的希望。
作为一名班主任,平秀丽用心带班,潜心从教,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日常教学中,她认真备课、上课,钻研业务,学习新课标和教学方法,多次获得区级表彰奖励。她主动参加培训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在班级管理上,对学生严而有度,真诚相处,用爱沟通,所带班级多次获评先进班集体和优秀中队称号,个人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镇级优秀班主任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在教科研方面,她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得省、市级奖励。她热心地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深受师生的喜爱和好评。
平秀丽始终把为人师表、身正为范放在首位。她坚持早来晚走,上课提前进教室,课后认真批改作业,答应学生的事及时做到。她努力践行“言必行,行必果”的做人做事原则,当好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平老师以一颗博大的心关爱每一个孩子,也以高度的责任心关注关乎民生福祉的教育问题。为此,她光荣当选贾汪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作为一名教育界人大代表,平秀丽很珍惜代表资格,主动履行义务,勇于担当责任。每次在代表活动前,她都认真走访,和老百姓耐心交谈,听取老百姓的建议,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她在人代会上积极主动发言,提出的《关于为乡村小学配备音体美专任教师的建议》等建议,作为辖区重点建议予以督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平老师让棵棵幼苗在爱的耕耘中健康成长。虽然辛苦,但每次看到孩子的进步、孩子的成功,她心中是无比的欣慰。“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保持良好的师德师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教育工作做得更加出色,用自己坚实的肩膀托起明天的太阳。”平秀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