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山海的信任奔赴——肖同学在徐外国际课程中如何叩开四所英国名校之门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徐州光华外国语学校     2025年4月20日     责任编辑:梦梦     阅读:3930次

  来自山东德州的肖同学(Wendy Xiao)从未想过,自己会因一位往届家长的推荐,跨越400公里来到徐州开启国际课程之旅。2023年2月,她告别熟悉的高中课堂,带着对“英文教学”“国际视野”的忐忑与期待,踏入了这所打破地域边界的学校。彼时的她或许未曾料到,这座苏北城市将成为她叩开伯明翰大学(QS80)、利兹大学(QS82)、杜伦大学(89)、谢菲尔德大学(QS105)四所英国顶尖名校的起点。

  破局:从“文化休克”到学术突围

  初入国际课程,肖同学坦言遭遇了“双重挑战”:英文授课的适应压力,以及从国内应试教育向批判性思维训练的转型阵痛。“第一次写国际关系论文时,我连‘文化认同’的学术定义都查了半小时。”她回忆道。

  转折点源于学校的“一生一策”培养方案:

  双导师护航:

  学术导师为其定制“阶梯式阅读计划”,从《国际关系导论》到《全球治理前沿》,逐步夯实理论基础;升学顾问则针对她的兴趣,筛选“文化冲突与谈判”作为研究方向。

  跨文化实践:

  她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对“中西方谈判策略差异”的思辨,成为申请文书中的点睛之笔。

  绽放:四封Offer背后的教育密码

  精准定位:

  针对英国名校对“跨文化理解力”的偏好,重点呈现她在非遗保护志愿活动中的观察。

  学术叙事:

  用舞蹈训练中的“节奏把控”类比国际谈判中的“议程设置”,将艺术素养转化为独特的分析视角。

  全球视野:

  通过全球观课、中外教育碰撞及与港科大招生官对话,展现对“全球化与文化主权平衡”的前沿思考。

  回响:教育如何让追光者成

  在徐外,肖同学学会了把‘山东人的务实’变成研究中的实证精神,把‘对艺术的热爱’升华为跨学科思维。当教育不再用单一标尺衡量学生,当课堂愿意为每个梦想调整节奏,那些跨越山海而来的追光者,终将成为照亮世界的星光。

  从齐鲁大地到英伦三岛,400公里的距离丈量着一位少女的蜕变轨迹,更映射着国际化教育的本质——它不是地理的迁徙,而是思维的破界与重构。在这里,每一个“肖同学”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程式:以热爱为坐标,以专业为路径,在世界坐标系中书写独一无二的人生函数。

扫一扫分享本页

774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