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程九千里,寻找抗战足迹。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在抗战胜利的日子里,曾分赴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寻找抗战足迹”,上百名小记者克服重重困难,途径江苏、山东、上海、北京、河北等省市,行程九千里,参观抗战纪念地40余处,采访新四军、八路军老战士30多人,留下了可贵的录音录像带40多盘,采写各种稿件千余篇。
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旧址——泰山庙,常熟沙家浜芦苇荡,上海淞沪战役旧址等地留下了小记者们的身影。在苏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小记者们见到了电影《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洪的原型人物刘金山,新四军老战士、陈毅元帅的妹夫王少艾爷爷,两位老人推掉了大记者的采访,专门等候小记者们一个多小时,小记者们聆听了爷爷讲述当年打鬼子的故事,日本鬼子在爷爷身上留下的伤疤激起了大家的义愤。王少艾爷爷还特意翻出了许多珍藏的历史照片,一一给小记者们细说,要知道这些照片连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没见过。
陈二妹,当年的阿庆搜,如今已是88岁高龄。大家簇拥着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听他讲春来茶馆的故事,照片上的小记者们笑的是那样甜蜜,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参观南京30万同胞大屠杀纪念馆时,刚好遇到中央电视台的国际部在这里摄制节目,小记者张琦、白雪、吴爽接受了他们的采访。三位小记者面对摄像头显得十分激动,她们说:“看到那累累白骨,激起了我们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愤慨;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河北清源县冉庄,在村口那个挂着大钟的老槐树下,小记者们采访了当年的妇救会会长张景芝老奶奶和钻地道打鬼子的老游击队队员张德林爷爷。张景芝当年怀着身孕还带着妇女们给前线战士背去吃的,用的以及弹药,这位亲手挖过地道,打死过十几位鬼子的老奶奶见到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非常高兴,他激动地唱起抗战歌曲,听厌了“刘德华”、“郭富城”的小记者们被这朴素无华的曲调,充满了信心和力量的歌词吸引住了,大家不住地叫好,拍红了手掌。纵横交错的30华里的冉庄地道像一座地下迷宫,小记者们兴致勃勃的钻进地道,他们觉得自己仿佛是在和当年的游击队员们并肩作战。
狼牙山,英雄的山。在五壮士跳崖的莲花瓣峰,小记者们献上亲手采集的野花编成的花篮,并庄严宣誓继承先烈遗志。
在北京,卢沟桥桥畔,抚摸着那些曾饱经炮火的石狮子,小记者们感慨万分,孟黎黎说:“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遗迹,我们要铭记历史迎接挑战,为历史添上光彩的一笔”。感情丰富的陈曦在日记中写道:“血河、尸山、泪海,是闪电是钟声,激醒沉睡的石狮,猛醒,大睁火炬的眼睛……”让卢沟桥上那些石狮作证吧,我们的小记者的眼里分明正迸射出愤怒,他们的拳头攥的很紧很紧!
徐州市关工委: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