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教育经典,点亮育人微光——徐州市东湖实验学校中高年级数学组读书分享活动

来源:徐州教育在线-东湖实验学校     2025年11月20日     责任编辑:梦梦     阅读:3499次

  为深耕教育理念,赋能育人实践,2025年11月19日,徐州市东湖实验学校中高数学组开展教育经典共读活动,在文字中探寻教育真谛,于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

  张雨潇老师分享《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我们认识到依恋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如何与孩子建立起健康的依恋关系。在书的一开始,作者先带我们认识了什么是依恋关系。在这个基础上,为我们介绍了不被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看见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接着,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具体方法帮助我们培养好依恋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看见。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回应,就有了光,而看见,就是回应。孩子们的成长需要爱、需要被看见,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得到回应,对孩子来说,那就是最绝望的事情。无回应之地即绝境,身处绝境中的孩子,内心的黑暗是很难被驱散的。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也会疏远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关系,而这使得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更无从看见孩子,如此恶性循环,孩子内心不断积累的缺失感,最终变成影响成年后的原生家庭问题。

  李雪梅老师分享《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这本书是于永正老师的教育文集,主体部分共有十章,每章的题目就让我脑洞大开,每一个点清晰而有力,这十章分别是“做甘草”、“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是师非师,是课非课”、“童心不泯”、“行无言之教”、“激励”、“把课上得有意思(上)”、“把课上得有意思(下)”、“明天的风景”、“还有话说”。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孙景华老师在书的封底所言:“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于老师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用童心润童心,用真情换真情,用行动推行动,用激励促成长!”教育之道,道在心灵。教育是以心灵感应心灵的过程。“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想,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活动中,大家聚焦经典著作,结合教学实例分享感悟,从教育理论到实践方法,从育人初心到成长路径,沉浸式汲取经典智慧。成长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光芒,而是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于迷茫中摸索方向,在挫折中积蓄力量的沉淀。那些曾以为跨不过的坎,如今回望不过是人生路上的小坡;那些深夜里的焦虑与彷徨,最终都化作了照亮前路的微光。一页页批注凝结思考,一次次研讨凝聚共识,让教育理念在共读中扎根,让育人方法在交流中完善。

  撰稿人:赵雪勤

  审核人:张恒

扫一扫分享本页

575 +1
相关新闻
换一批